close

CIMG0750.JPG

  月下門又被稱之為月華門,相傳是1268年一条實經在建立常樂庵時,由龜山天皇賞賜下京都御所裡的月華門。這座檜皮葺木的四腳門,在細部裡面保留了鎌倉時代的特色。位於正南方的本坊伽藍最南端的六波羅門是鎌倉時代前期所建的門,乃是移建自北条氏六波羅政廳的門,以此而得名。跟月下門都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築物。

CIMG0751.JPG

在東福寺境內三門、本堂、方丈、庫裏等主要伽藍的北邊有座溪谷,名為洗玉澗。在溪谷上由西往東分別有臥雲橋、通天橋、偃月橋,合稱「東福三名橋」。位於最西邊的木造廊橋是臥雲橋,不只是參拜者,更是當地居民的生活道路,可以說是平日最熱鬧的橋。

CIMG0755.JPG

通天橋是連結佛殿與常樂庵的廊橋,幾乎可以說是東福寺的象徵,相傳是臨濟宗相國寺的實質上的開山祖師春屋妙葩為了減輕僧眾們來往溪谷的辛勞所架的橋。但原本的橋在1959年的颱風中崩塌後於2年後重建的,當時橋墩的部分就改成鋼筋水泥了。從這裡可以眺望洗玉澗的紅葉與新綠,尤其是染成金黃色的三葉楓,相傳是聖一國師從宋朝帶回來的唐楓。

CIMG0756.JPG

偃月橋是架在三橋川上游的木造廊橋,連結本坊跟龍吟、即宗兩個塔頭寺院,建於1603年,在1967年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而且還獲選為日本百名橋。愛染堂是棟八角形的優美圓堂,建於南北朝時代,昭和12年從萬壽寺移建過來,裡面供奉了愛染明王。十三重石塔則是1343年九条道家要祈願東福寺創立而造的。

CIMG0757.JPG

在東福寺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每天晚上的11:45左右,在開山堂.常樂庵鐘樓的梵鐘就會敲響18次。這個深夜的鐘聲,源自於開山祖師聖一國師的時代。因為聖一國師除了是東福寺外,還兼任了京都五山之一的建仁寺的住持,每當完成在東福寺的工作後,就會前往建仁寺。這個時候東福寺便會敲響「送り鐘」來送他出門,而建仁寺則是會敲響「迎え鐘」來迎接。東福寺從創立起的750年間一直持續著,未曾間斷過。

CIMG0767.JPG

東福寺,可以說是幾乎只要是來京都賞楓的人,一定會去的景點,我們自然也不例外,但真的一到東福寺還是被滿滿的人潮洶湧,想要拍到空景幾乎是不可能。更何況我們去的那天不僅天氣不好,而且還接近賞楓的尾波,但還是賞楓人潮爆滿,所以寺內的伽藍也都沒法好好欣賞,下次找個淡季時節再來好好欣賞伽藍之美。

      P_20171129_141304.jpg

 

arrow
arrow

    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