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寺 8  

 

    東寺又名教王護國寺,「教王」是指教化王者的意思,而教王護國寺這個名稱則是包含了鎮護國家的密宗寺院的意思,但是除了像是寺內的國寶、古蹟的官方報告書之類特殊的場合之外,其實並不使用這個名稱。而一般人最耳熟能詳的「東寺」這個稱呼,並不是通稱或俗稱,是從創建以來就一直使用,從平安時代到近世,舉凡正式的文書與紀錄都是用「東寺」。而「教王護國寺」是一直到十三世紀中葉才第一次出現在正式文書中。此外,東寺還有兩個正式名稱為「金光明四天王教王護國寺秘密傳法院」與「彌勒八幡山總持普賢院」。

 

      東寺 9

 

    在遷都平安京之後沒多久,就計畫在正門羅城門的東西分別建造「東寺」「西寺」來作為鎮護王城左右的佛寺。根據東寺的紀錄,一開始是由造寺長官藤原伊勢人於西元796年所建。雖然在正史上並找不到藤原伊勢人這個人,也有人對於是否真有此人保持存疑的態度,然而東寺自古以來仍是以796年做為創始年。而二十多年後,嵯峨天皇將東寺交付給真言宗的宗祖空海大師,空海將密宗的主尊大日如來置於整個東寺的中心,將廣大的寺域是為曼荼羅。從那時候開始,東寺就成為真言密宗的道場,同時也是鎮護國家的寺院。

 

      東寺 10

 

    金堂,是東寺的本堂,是東寺所有建築物中最早興建的,不過後來在1486年的土一揆中慘遭祝融燒毀,之後有近一世紀沒有再建。如今的金堂則是1603年由豐臣秀賴所建。帶有宋朝風格的天竺風與和風兩者兼具的建築風格,屋頂中間挑高,跟東大寺的大佛殿與平等院的鳳凰堂類似,是桃山時期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裡面供奉的是藥師如來與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原本的神像同樣在土一揆中付之一炬,現在的本尊高2.88公尺,包含台座與光背的總高度達10公尺,是桃山時期的著名的佛師康正的作品。藥師如來像的左手並沒有拿著藥壺,坐姿則是左腳在上的降魔坐,台座上雕了12神將保護如來,這些都是充滿奈良時代復古風的要素。

 

      東寺 11

 

    整個東寺南北長515公尺,東西寬255公尺,呈長方形。而扣除掉庭院的部分,整個寺域中呈東西南北皆是255公尺的正方形,而位在正中心的正是講堂。從弘法大師被委以重任,主持國立寺院東寺以來,他可以說是將畢生的精力都放在宣揚密宗的教義上。弘法大師接下東寺時,著手建立講堂,在10年後終於完工。不過,很可惜地同樣在土一揆中被燒毀,現在的講堂是五年後優先重建的。採用的是純和風的單層入母造式樣。講堂裡面供奉的是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21尊密宗諸佛,是日本最古老的密宗佛像,整體的構想出自空海大師的設計。

 

            東寺 12

 

    五重塔,不只是東寺,更是京都的象徵。塔高548公尺,是日本最高的木造塔。空海大師在826年計畫修築,但是因為費用以及人手的不足,弘法大師為此四方奔走,真正完成是在空海死後的9世紀末。不過,在此之後,因為雷劈或火災,先後慘遭祝融四次,現存的五重塔是第五代,由德川家光於1644年出資興建的。第一層內部的牆壁以及柱子描繪了兩界曼荼羅與真言八祖像,以心柱為中心,安置了金剛界四佛像與八大菩薩像。之所以沒有放置金剛界五佛中尊大日如來像,是因為心柱被視作為大日如來的緣故。此外,東寺的五重塔內還供奉了弘法大師從中國帶回來的佛舍利。不過,很可惜五重塔並不對外公開展示。

 

            東寺 13

 

    御影堂,位於寺域內的北西,被稱為「西院」,是空海大師曾經居住過的房舍。1958年被登錄為國寶時的名稱是「大師堂」,但是寺方主要使用「御影堂」的稱呼。由前堂、後堂、中門三部分組成的複合式佛堂。弘法大師在這裡構思了講堂的立體曼荼羅、指揮營造工程。由後白河天皇的皇女宣陽門院開始的「生身供」(宛如空海仍在世一般,每天早上奉上餐食的儀式)、「御影供」(每月21日空海的忌日舉行供養的儀式)如今,每天早6點仍然有許多的善男信女參加在東寺御影堂舉行的「生身供」。而每個月21日「御影供」之日,在東寺境內會有跳蚤市場,被暱稱為「弘法市」。

 

      東寺 14

 

    東寺從南往北排列了金堂、講堂、食堂三座大伽藍,分別表示本尊的「佛」、密宗教義的「法」、以及代表「僧」的食堂。食堂是僧侶們在生活中修行之所。在平安時代建立之初,供奉的本尊是約6公尺的千手觀音菩薩,旁邊有四天王守護在側,因此又被稱之為觀音堂。然而在前後經過地震、火災,目前的食堂1934年重建的。原本的千手觀音菩薩在經過修復之後,被移至寶物館內,目前的本尊是十一面觀音菩薩。堂內的納經所是參拜者虔誠祈願抄經的地方。

 

      東寺 15

 

arrow
arrow

    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