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本鳥居       

 

    繼續往上走,就來到了千本鳥居的入口。鳥居類似中國的山門,表示一走進這裡,就進入了神的領域。可是為什麼稻荷大社會有這麼多的鳥居呢?這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當在神社許的願望達成時,會進獻鳥居來還願的習慣,目前整座稻荷山有大約1萬座的紅色鳥居蜿蜒於稻荷山的所有參道上。不過要以鳥居來還願,費用依鳥居的大小以及設置的地點而不同。一般來說,最小的5號要175000日圓,最大的10號則是1302000日圓起跳。

 

            千本鳥居中拍婚紗的新人

 

    當我們走進千本鳥居中,真的感覺走進了日式浪漫中,而且還真的有人在千本鳥居拍婚紗照,聽口音像是香港人。繼續慢慢沿著參道往上走,只覺得走過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鳥居,彷彿沒有盡頭似的。來這裡的遊客每個人都拼命地想要捕捉千本鳥居之美。就算是現在已經算是傍晚了,想要拍背景完全沒人的照片真的是難上加難,更別說是白天了,想必這裡說是摩肩擦踵也不為過吧。

 

      很有fu的鳥居

 

    隨著天色越來越暗,人行也越來越少,原本的浪漫不在,反而讓人感覺有些毛毛的,因為在應仁之亂後並沒有全部重建。沒有重建的部分就被當成神蹟地保存了下來。明治時期建了「親塚」,周圍還有許多信眾奉納的刻了神明名字的石頭,配上昏暗不明的夜色,還是讓人有些心慌意亂。再加上問了從山上走下來的人,知道上面還很遠,即使沿路都有燈光,我們還是決定從山腰的三ツ辻,從另一條路往山下走。

 

      鳥居形的繪馬

 

    這條下山的路就比較沒有那麼多的鳥居,雖然沒什麼人走,但是沿路都有路燈,左側仍會經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神社,只不過很可惜因為天色已暗,已看不清是哪些神社。而且越是靠近山下,沿路的右側常常還會點綴一些民居,猜想我們應該是沿著伏見稻荷大社的外緣走吧。回到本殿的時候,境內已經沒什麼人了,除了附近的居民帶著狗出來散步外,竟然還三三兩兩地看到一些外地遊客往這裡走來。來到外拜殿附近看到許多小鳥居做成的繪馬。而且竟然就讓我們看到一個台灣人寫的哩。

 

      夜間的稻荷大社本殿

 

    從稻荷大社走出來,兩個人覺得肚子有點餓,就走進對面的便利商店,竟然在便利商店的入口處看到抽戀愛籤的,一次日幣一百,老闆的腦筋動得還真是快啊!隨便買了點東西走出來,就往旁邊的稻荷車站走去。稻荷車站本身也很特別,從外面看很像神社的社務所。走進車站用ICOCA卡買了票,在另一邊看到了藍色的ICOCA卡加值機。通過改札口,車站裡面的柱子全部塗成紅色、底部則塗成黑色,就像伏見稻荷大社的鳥居一樣。

 

      稻荷車站

 

    往京都的月台在另一頭,當我們走到對面月台發現月台的外面有一條河,河岸還點著許多盞燈,粉紅色的櫻花靜靜地盛開在河邊,被命名為「流水の桜」,讓在車站等車的乘客紛紛將相機伸出柵欄外,想要捕捉這份靜謐的美。

 

      稻荷車站月台外的流水之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晴天 的頭像
    晴天

    晴天漫步

    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