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河童橋 1  

雨下了一會兒就停了,我們走到大馬路上剛好看到公車來,因為我們買的是來回票,所以只要出示回程的票就可以搭乘。到了上高地果然到處都是人啊!在這裡休息一下,啃點麵包並把之前買的水果吃了,卻找不到垃圾桶。唉,跟立山黑部一樣,得自己把垃圾帶下山。想想這如果是在台灣,沒有設置垃圾桶的話,一定到處都會是自然形成的垃圾堆,再次佩服日本人的守法以及對環保的執著。 

另外,日本為了保護上高地的大自然,規定上高地終年禁止私家車進入。必須將車子停在澤渡停車場或平湯停車場,然後搭乘接駁車(低汙染公車)、或者是當地領有許可的計程車進入上高地。這樣一來,不但避免了塞車問題,還可以減少車輛廢氣的排放,並且還盡可能地保護上高地美麗的大自然,這種作法其實很好,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可以導入。

 河童橋 2  

往前走大概5分鐘,就來到了河童橋。一提到河童橋就讓人聯想到上高地、同樣地一說到上高地也讓人聯想到河童橋,位於上高地中心的河童橋可以說是上高地的象徵。河童橋位於海拔1500公尺的中部山岳國立公園內,全長37公尺、寬3.1公尺,由日本落葉松製成的木橋。從1891年架設第一代木橋以來,如今已是第五代(1997年架設)。 

從河童橋上可以遠望穗高連峰與燒岳,而橋下流淌的梓川、兩側萌翠的鑽天柳,緊緊扣住造訪者的心弦。每年427日阿爾卑斯長號響起時舉辦的「上高地開山祭」與1115日舉辦的「上高地閉山祭」都是在河童橋畔舉行,這一帶是整個上高地最熱鬧的地方,甚至被稱之為「上高地銀座」。

 河童橋 3  

至於河童橋的名稱由來,究竟是何時、由誰、因為什麼樣的緣故而命名的,則是眾說紛紜。最常見的說法有二,一個是過去河童橋下有個深淵,傳說有和同住在裡面,因此被稱之為「河童之淵」。另一個說法則是過去橋梁還沒有興建的時候,要渡河的人因為怕把身上的和服弄濕,因此都把和服放在頭頂上步行過河,而這個樣子很像河童。此外,在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河童」中也曾經出現上高地與河童橋,因此也有人說是因此而命名的。不過,小說「河童」是在1927年發表的,遠遠晚於第一代河童橋,因此真正的由來如今仍是一個謎。 

本來想在上高地的地標河童橋拍照的,不過實在是人潮洶湧,讓我連聯想到夏天週末的清境農場。算了,還是回來再拍吧!而旅伴也曾經在去年跟團來過上高地,只不過據他說,旅行團也只讓他們在河童橋附近逗留2個多時左右就算來過了,且這還包括吃午飯的時間。所以,他上次來的時候並沒有走得太遠,就是怕趕不上集合的時間。

 

arrow
arrow

    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